我喜欢当老师。——不得不说,现在大学老师的天职早已不是教师而是研究者了,但人当然能够为了自己崇高的愿望继续做好教书育人这一重要的工作,并且直接从中达到快乐,但同时也要做好思想准备,因为相比之科研好而教学烂的老师来说,将教学神圣化的工作态度很可能将颗粒无收。
教师的生活条件有充分保障,所以不会让人大富大贵但也绝对不差。——果真如此吗?那么多文章讨论的焦点正在于,目前许多青年教师的生活水平只能将将达到温饱而已,并且前途渺茫,铁饭碗的时代早已经过去了。想到曾经有老师说哪怕只在国内读一个很一般的博士,去北京城市学院之类的学校教书也不是一个太差的选择。可姑且无论我是否能受得了那里各种奇葩的学生们,10年之后大学扩招的教育资源仍在,学生人数却可能极度萎缩,当大陆的高等教育供给在数十年后成为台湾那样的光景时,还有几个城市学院能够屹立不倒?
你是不是真的喜欢做学术?
这个问题应该分两步走。第一是,我是否喜欢学术这件事情?第二,我是否真的喜欢在本专业内做学术?对于第一个问题,大部分有志于读博的人们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YES!若非喜欢看书写文章,不是喜欢大学里的生活节奏,谁又乐意熬到年近30才开始职业道路?但如果再问的深入一点,这个喜欢是哪种程度的“喜欢”?我究竟是喜欢一种闲云野鹤的生活,喜欢不停地获取知识,还是真的喜欢在艰深的思考中渡过每一天,喜欢每天精疲力竭地倒在书桌前?到这里我们需要进入第二个问题。
那么,我是否真的喜欢我所在的这个学科?这种喜欢究竟是什么程度的喜欢?我曾经以为我很喜欢自己的学科,但当我知道有人真的每个月都观察统计局的宏观经济数据,每天看国外知名学者的博客,订阅好几本核心期刊一期不落的时候,我不禁怀疑自己是否真是那么“喜爱”这个学科。不可怀疑的是,的确有人像我关注NBA一样地关心经济数据和经济学观点,他们不是把这当做一种工作,而是由衷的乐趣。我可以异常准确地告诉告诉别人哪一天的比赛中勒布朗得到了几分几板几助攻,而相同的热情却被其他人用到了专业学习中。而不得不承认的是,自己的天赋远算不上优秀,那么我又如何能够与别人比拼经济学的直觉与经验呢?在别人每天有如此多不自觉的积累之下?
我想每一个在大学期间参加过辩论赛的人都知道准备一场比赛需要耗费多少心力,我们往往需要一整周的时间,每天晚上讨论辩题,在最后几天甚至不分昼夜。我们会想到无数个分论点,再根据它们构建一个又一个逻辑框架。多少的讨论资料原本被摆在极端重要的位置最后有被弃置而多少以为确凿无疑的立场最后又产生了严重的动摇。但我们这些曾经精心准备辩论赛的人可曾静下来想一想,我们究竟有没有像准备一场辩论赛一样准备我们自己的论文?哪怕是毕业论文?起码我自己就从来没有,我们在阅读前人文献并构思自己观点的时候相比与辩论赛是那么的囫囵吞枣,稍微有一点新颖的“创见”就急不可耐地把全文的重点都压在它上面。我几乎没有在论文的撰写中出现过任何思路的崩塌,我绝不认为那是因为我考虑的比辩论中更仔细,而往往是因为自己根本没有考虑过更深入的问题。为什么当辩论时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而在写论文的时候常常感到文思枯竭?为什么我极少在写论文时感到一股喷薄的倾诉欲?我想这大多是因为热情,我似乎无法从论文中攫取有如辩论一样的那么多热情,因而哪怕我思考的问题本身再有价值,我也无法比思考一个愚蠢的辩题时表现的更聪明一点。
个人的潜力与资质
老实说,读大学之前我从没想到所谓的“经济”学科竟是如此模样。本人从小立志读文,可自打跳入“经济学”这火坑,我越来越发现自己不再是个文科生,而各种数学模型的应用,真的是我所擅长的么?人们已经普遍发现,要在经济这类学科上有所造诣,本科最好应该去学数学、物理这样的专业,打好逻辑思维和数学工具的基础,而经济学思想的磨练,从研究生开始也不迟。事实上,也已经有无数的大牛,大量的经济学老师通过此种渠道获得了成功,而他们也无疑占据了某种优势,这种优势,我拥有么?
所以,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学科要求的是什么样的能力么?你真的知道自己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么?你真的确定你能够掌握那些技能并为这一学科做出真正的贡献么?当我看到大一大二的学生们现在已经不学高数和线代,改学数分、高代、泛函、随机过程了的时候,我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我自己所拥有的“资源禀赋”,能够支持自己走这样一条“现代化道路”么?
我仍然想老调重弹地提起一点读博的理由,然后尝试着反驳他们,看看自己所谓的理由是否站得住脚。
我喜欢做学术的生活方式,自由地思考,更少的竞争,并且不需屈从于权势让我身心愉快。——首先需要确定的是,我究竟喜欢的是“学术的生活方式”,还仅仅是懒散的生活方式?声称自己喜欢校园的环境是否仅仅是逃避就业,逃避竞争的借口?当我把学术生活想象的如此美好的时候,也许我并没有过多地考虑在今后的生涯中未必能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研究,而很可能不得不去做自己“应该做的研究”。并且今后的高校系统中只可能存在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就如同我的老师一样,一不小心就已经落在了时代的后头再也赶不上来。在学院里,不知有多少30~40岁的老师再也评不上副教授,高校中的残酷竞争与企业中的激烈程度无异,不同的可能只是等待自己的是更慢性的死亡,因为很可能让自己在办公室喝茶思考时,时代已经不声不响地将我抛在身后。
我喜欢读书,摄取知识是对我效用最高的娱乐手段。——读书当然是学术生涯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但同时需要思考的是,我是否同时还喜欢创作呢?一名学术工作者的工作远不仅仅是摄取知识那么简单,而如果一个人并没有将自己脑海中的知识重新整理并再倾泻而出的爱好的话,也许他最好的职业是做一辈子学生,而不是大学教师。
为什么要读博最好的回答如下:追求长期职业目标。一些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这样做是为了追求他们的长期学位目标。对于那些想在学术界寻求职业的人来说,博士学位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资格,这将使他们既能继续他们的研究,又能教大学生。那些希望从事这个领域职业的人应该尝试通过...
研究生不想读博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就业压力: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很多人认为拿到硕士学位就可以找到不错的工作,并没有必要继续深造。 2.经济压力: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周期长,学费高,生活费用也相对较高,需要经济上的支持,对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学生来说,面对这种经济压力...
关于是否读博的决策,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因此没有统一的答案。以下是一些考虑因素: 职业规划:如果你的职业目标是进入学术界或研究机构,博士学位通常是必要的。然而,如果你的目标是在工业界或其他领域工作,博士学位可能不是必需的,甚至可能会被认为过于专业化。 个人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