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读博的风险大不大

在美国读博的风险大不大
我来答关注问题0
浏览4次 1个回答 更新于 2024-05-01 03:00:59#精选# MBA微课、MBA研修、MBA学位
  •   唐晓琳,她博士7年,发表了6篇文章,去世前仍未能毕业。大家议论的焦点是,在美国读博士,短则3-4年,长则7-8年,投入的是青春,最终能收获什么呢?下面就来说说在美国读博的风险大不大。
      在决定走“读博” 这条路之前,读一读这篇文章。
      10月10日,犹他大学证实该校物理与天文学系博士研究生唐晓琳已离开人世。物理与天文学系主任Benjamin C. Bromley教授给系里所有学生发去了一封邮件,对唐晓琳的去世表示极大悲痛,并说她将会被所认识的人们深深怀念,并且提供了心理辅导的信息。但邮件并未提及唐晓琳的具体死亡原因,以及何时何处发现遗体。
      据悉,唐晓琳2004年考入北大,就读空间物理专业,2008年本科毕业后前往美国攻读研究生。据犹他大学网站2014年11月报道,唐晓琳和该校物理与天文学系副教授Saveez Saffarian合作,对动物病毒进行了生物化学分析和计算机模拟,以发现和解释埃博拉、麻疹和狂犬病等相关病毒的各种可能的复制机制。
      唐晓琳非正常死亡事件在犹他大学中国留学生群体中引发热议。有犹他大学的中国留学生近日来在网上留言,指责唐晓琳的导师Saffarian给她压力太大。一位中国留学生留言说:唐晓琳离世后,她的导师Saveez Saffarian第一时间删除了科研团队里关于唐晓林和另一名中国女生的资料。
      按照常理出现这种情况导师应该在主页表示哀悼,这种反常情况的出现再联系到唐晓林7年博士,发了6篇文章,还没有毕业,我们无法不怀疑导师的心虚和冷血。
      另外一位犹他大学的中国留学生爆料说:唐晓林的导师Saffarian和他老婆在犹他物理系“开夫妻店”。他的老婆就有过不让美国博士生毕业的经历。这个美国女生在很多影响因子高的期刊发表了一作文章,还是被他老婆卡着不让毕业。最后请了律师闹了一通挂在别的导师名下毕了业。
      [email protected] Gao 是一名生物信息分析师,她的回答比较具有参考价值:
    [email protected] Gao 的留言里提到了“千老”这个梗,为此我还专门去查了下。
      2012年的时候,有个80后妹纸新进了某实验室,同实验室有个70后的博士后。两人有点矛盾,妹纸发了个牢骚帖,说了实验室的几个人,其中一个被其称为“千年老博后”。过了几天,一个老博士后发了一篇名为《我是千老》的文章,讲述了自己在北美求学,最终变成职业博士后的经历,从此“千老”这个词开始被广泛使用。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读博(博后)这条路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风光。
      关于在美国读博士的收益和风险,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吴绢曾经表达过自己的观点,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在美国读博士的风险
      读博士最大的投入是青春
      在美国拿个博士学位,短则三四年,长则七八年。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一年能抵过去的几年。更别说中国的经济爆发,在国内经商的同学一年里赚着十年的钱。因为保养得宜,加上春风得意,十年过去了还像昨天那么年轻。
      而在美国读博士的,这长长的几年青春,都是要实打实地在图书馆或实验室度过。增长的知识是看不见的,看得见的只是早生的白发。同学赚的可都是看得见的东西。比如可以用来玩漂移的宝马,或者是要保姆浇花的别墅。很多人觉得不值,也有很多人为你觉得不值。特别是在这个重商重利的重金属时代,这白花花的青春似乎花得特别不值。前面说过,读书不是职业,读博士也不是职业。这么长的时间都是投入,而且是有风险的投入。
       读博士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是读不出来。读博士不像硕士。美国的硕士虽然要读两年,是英国和澳洲的两倍,其实却很好读出来。不过美国几乎就不把硕士看成是一个正经的学位,当然MBA除外。我们系的硕士不用资格考,不用开题答辩,最后的毕业答辩也不用对公众公开。一般硕士被看成是一个过渡的学位。只有博士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哪里挺不过就倒下在哪里。
      我们系的博士资格考要关起门来闭卷考三天。第一天考理论,第二天考方 ,第三天考专业知识。等到第三天考完,一般人的状态就是用鞭子抽他也无法再抽出来一个单词来。因为所有能想到的他都已经写出来了。通不过的有些是英语太糟糕。三天24个小时写下来,更是云遮雾罩,让导师无法给及格。有些人是实在容量不足、储备有限,不够三天的料。但是在做学问上栽跟斗,再惨也还算情理之中。
      读博士另外的一种风险与学问做得如何无关,而是与文化有关
      美国的文化与中国有千万种不同。文化的陷阱小则让你处处受制,大则能直接把人送进监狱,甚至送人性命。懂文化要比懂学术难得多。学术很直白,文化则很含蓄;学术很逻辑,文化则很无厘头。博士要读出来,有时候入乡随俗比悬梁刺股来得重要。
      读博士的终极风险是找不到工作
      当初拿到美国的博士入学通知书,很多人也同时攥着美国大学提供的全额奖学金。这份沉甸甸的奖学金除了每月可领的助教助研的薪水,还有免掉的昂贵的学杂费。七七八八算下来一年也有三五万美金。换算成人民币,这个博士也还算读得风光。好不容易读出来却找不到工作,情何以堪?
      理科工科的博士,工业界还能消耗一些。文科的博士,比如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学,通常只能去高校。但是高校职位非常有限。加之终身制让七八十岁的老教授还活跃在教学研究一线,要等一个这样的高校职位,简直和查尔斯王子等当国王的难度相当。中国留学生读文科博士的少些,但是美国自己人对此却是乐此不疲,根本不把投入收益放在眼里。
      如果读博士的收益仅仅是一个终端学位,而这个终端学位让原本或许有潜力成为款哥款姐甚至款大爷的人成了失业人员——不仅仅是在美国失业,还可能在中国失业,成为终端海带。
      那么,这个博士,是要读,还是不要读?这个问题,其实我有个很简单的回答——那就是不要读。
      一纸文凭,无论博士、硕士、还是学士,真的只是一张纸而已,轻如鸿毛。如果仅仅为了“一张纸”的收益,耗费美丽青春,甚至有人铤而走险做出买“纸”的傻事,实在是数学不过关,没有算清楚得失。
       当然,风险与收益并存!
      在美国读博士的收益

  • 读博士的终极风险是找不到工作。拿到美国的博士入学通知书时,很多人同时攥着美国大学提供的全额奖学金。这份沉甸甸的奖学金除了每月可领的助教助研的薪水,还免掉了昂贵的学杂费。七七八八算下来,一年也有三五万美元。换...
  • 在美国读博士很难。在美国读博士确实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难度。竞争激烈美国拥有世界上许多顶尖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吸引着来自全球各地的优秀学生前来攻读博士学位。申请美国博士项目必须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学生的激烈竞争。能够被...
  • 读博士最大的风险是什么?是读不出来。读博士不像硕士。美国的硕士虽然要读两年,是英国和澳大利亚的两倍,却很好读出来。不过,美国几乎不把硕士看成一个正经的学位,当然MBA除外。
  • 条件优秀的本科生可以直接申请读博,不过直接申博还是有很大的难度。美国博士花费时间3~6年不等,一般5年,学习难度非常大。Master强调breadth,以应用、就业为导向;而PHD强调depth,以深入的学术研究为导向,在决定申请PHD...
  • 一方面是去美国读博在学历及学术方面的要求,凡是拥有大学学士学位、硕士学位的学生都可申请美国大学的博士。如果是本科生直接申请博士,对申请人的要求会比较严格。申请者必须有足够的研究经验和背景并且在专业领域内有出色表现...
在美国读博的风险大不大相似问题
返回顶部
展开
价值4800元实战课免费试听
在职硕博学历提升 / 24小时客服微信meichaox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