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绪美,清华大学,无权处分合同及其法律效力 2007年的
在中国知网上可以找到
【英文题名】 Unauthorized Disposition Contract and Its Legal Validity
【副题名】 以《合同法》第51条为对象
A Research on Provision 51 of Contract Law
【作者中文名】 尚绪美;
【导师】 崔建远;
【学位授予单位】 清华大学;
【学科专业名称】 法律
【学位年度】 2007
【论文级别】 硕士
【网络出版投稿人】 清华大学;尚绪美
【网络出版投稿时间】 2008-07-18
【关键词】 无权处分; 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 善意取得; 不当得利;
【英文关键词】 unauthorized disposition; unauthorized disposition contract validity; bona fide gains; illegal profit;
【中文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1条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很多学者对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提出了质疑和反省。 本文将以《合同法》第51条为对象分四个部分论述。第一、二部分:准确界定无权处分、无权处分合同等概念,使讨论的对象—无权处分合同特定化、清晰化。第三部分讨论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沿着初步论证—实证分析部分—反面论证—得出结论的顺序展开。在初步论证阶段对物权行为模式下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非物权行为模式下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分别进行论,并运用比较的方法对物权行为模式下无权处分合同有效与非物权行为模式下无权处分合同效力待定进行综合的比较。实证分析部分主要是结合我国的法制背景和相关规定进行讨论。接下来的反面论证部分分别反驳了无权处分合同无效说、有效说和无权处分合同效力待定说中的有力说,以从反面论证无权处分合同应该是效力待定(通说)的论点。笔者认为对我国法律中的无权处分的概念及效力应以我国法律体制及所采取的物权变动模式为背景作上述理解。这样有助于我国法律的应用,其不足之处宜通过解释加以消除。 在此基础上,本文得出结论:在我国无权处分合...
【英文摘要】 Although the 51st provision of Contract Law has stipulated the unauthorized disposition contract, the arguments never stop whatever in academic circles or legal practice fields. Particularly many scholars challenge the correctness of the provision. The thesis made a research on 51st provision, having three parts to verify the author s views step by step. First part and second part: give the demarcation of unauthorized acts and unauthorized disposition contract and so as that we can specify and make clea...
【DOI】 CNKI:CDMD:2.2008.087944
【相同导师文献】 导师:崔建远 导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1] 吴旻.个人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法律裁判若干问题研究[D]. 清华大学,2007
[2] 陈探.论长期合同调整[D]. 清华大学,2007
[3] 尚绪美.无权处分合同及其法律效力[D]. 清华大学,2007
[4] 曾宪发.浅析中国合同法上的惩罚性违约金[D]. 清华大学,2007
[5] 柏勇.特许经营受许人法律保护研究[D]. 清华大学,2007
[6] 程世刚.城市房屋拆迁中的私权保护研究[D]. 清华大学,2006
[7] 朱俊峰.公寓小区停车位法律问题研究[D]. 清华大学,2006
[8] 程世英.特许经营法律问题探析[D]. 清华大学,2006
[9] 黄斌.国际保理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 清华大学,2005
[10] 陈喜年.围绕建筑工程优先受偿权产生的权利冲突及相关问题研究[D]. 清华大学,2005
【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共(4)篇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1] 崔建远. 新合同法若干制度及规则的解释与适用[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1,(03) .
[2] 崔建远. 无权处分辨——合同法第51条规定的解释与适用[J]. 法学研究, 2003,(01) .
[3] 孙宪忠. 物权变动的原因与结果的区分原则[J]. 法学研究, 1999,(05) .
[4] 王利明. 论无权处分[J]. 中国法学, 2001,(03) .
【共引文献】
(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
共(7113)篇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645 条
[1] 郑立. 论合意(协议)是合同理论的基石[J]. 法学家, 1993,(04) .
[2] 林宏坚,陈贵生. 物权变动中第三人利益保护问题新探——试析一种对第三人利益区分保护的思路[J]. 法学评论, 2006,(05) .
[3] 汤大好. 相邻不可量物侵害之受害人容忍义务比较法研究[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
[4] 李岩. 占有法益性质之初步论证[J].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1) .
[5] 蔡代鹏. 小议“加害给付”[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03,(01) .
[6] 张曼莉. 论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J].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2) .
[7] 廖焕国,严浩. 先买权制度论纲——兼评我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中的先买权制度[J]. 法学评论, 2003,(06) .
[8] 任华哲,鲁杨. 共同抵押若干问题之探讨[J]. 法学评论, 2003,(06) .
[9] 钱硕. 论经济法的可诉性[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
[10] 黄明健. 论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J].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1998,(08)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22 条
[1] 任庆. 中国循环型社会法律制度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 2007 .
[2] 陶修明. 国际金融衍生交易终止净额结算法律制度研究[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 .
[3] 蔡永民. 论物权法视野下的水资源法律保护[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 .
[4] 张炳生. 知识产权出资制度研究[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 .
[5] 夏利民. 论财团法人制度[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 .
[6] 刘宇. 民刑关系要论[D]. 吉林大学, 2007 .
[7] 王雪杉. 保险法告知义务研究[D]. 吉林大学, 2007 .
[8] 李国强. 相对所有权的私法逻辑[D]. 吉林大学, 2007 .
[9] 杨忠孝. 破产法上的利益平衡问题研究[D]. 华东政法学院, 2006 .
[10] 於世成. 美国航运法研究[D]. 华东政法学院, 2006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225 条
[1] 李南春. 浅析合同相对性原则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的适用[D]. 北京大学, 2007 .
[2] 朱广峰. 论国际物流经营人的责任制度[D]. 中国海洋大学, 2007 .
[3] 马晶. 从近年进口产品责任问题谈我国涉外产品责任法的完善[D]. 中国海洋大学, 2007 .
[4] 蔡忠良. 侵权行为法立法体例比较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 2007 .
[5] 王慧蕾. 国际项目融资中浮动担保法律制度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 2007 .
[6] 赵志刚. 和谐社会与环境损害公共补偿制度的构建[D]. 山东科技大学, 2007 .
[7] 王晓彬. 论环境责任保险第三人的直接请求权[D]. 山东科技大学, 2007 .
[8] 江峰. 和谐社会与环境损害公共补偿制度的构建[D]. 华中师范大学, 2007 .
[9] 王亚力. 论合理建构农民失业保障机制[D]. 华中师范大学, 2007 .
[10] 张福娇. 完善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 四川大学, 2007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1 条
[1] 吴旭,黄嘉琳. 物权请求权不应适用诉讼时效[A]. 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 2005 .
[2] 王屏. 从一起案例分析抵押权的若干问题[A]. 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 2005 .
[3] 赵莉. 我埋单你受益——从银行房贷合同看“霸王条款”[A]. 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 2005 .
[4] 张大安,杨爱萍. 保护耕地 加强征地制度改革 维护社会稳定[A]. 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5 .
[5] 韩立新. 论我国海洋环境损害索赔的主体[A]. 2007年海商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 2007 .
[6] 张湘兰,向明华. 司法拍卖船舶的瑕疵担保问题[A]. 2007年海商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 2007 .
[7] 徐静琳,李瑞,游依群,康洛奎,谌爱华,张甄,孟庆刚,姚杰. 规章编纂研究[A]. 2003年政府法制研究[C], 2003 .
[8] 钟爱玲. 论《物权法》中的海域使用权[A]. 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 2007 .
[9] 李晓斌. 创设地役权制度的现实意义思考[A]. 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 2003 .
[10] 陆瓯,罗玉章. 浅析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准法律行为的异同[A]. 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 2004 .